省教育厅关于全省师范教育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24浏览次数:0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师〔2018〕13号)

一、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是教师队伍的第一来源。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直接影响教师的未来、教育的未来。为此,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师范教育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已被国家和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立项的15所高校24个项目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做好总体规划,强化实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形成示范引领;其他院校要对照意见要求,主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各地各校要以此为契机,找差距、补短板、寻突破、促发展,切实改变和扭转师范教育、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师范学生、师范教师、师范装备弱化的现象。

二、多举措提升师范教育生源质量

落实新时代师范教育“第一资源”的地位。高校要从主要负责同志开始,将师范教育摆到学校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展现培养育人之人的高超本领。师范院校要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做到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推动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支持高水平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举办师范专业,发展高水平师范教育。改革招生办法,提高师范专业录取批次。各院校要通过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对入校后的学生增加面试环节,建立师范生转入转出、动态调整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转读师范教育专业。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工作,通过有编有岗、公费培养等吸引优秀生源。各校要根据高考改革带来的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化解高中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矛盾。

三、夯实师德第一标准的各项工作

师范院校承担师范教育教师和未来教师师德建设的双重任务。各地各校要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细化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完善开展课程育德,构建以师德养成为底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完善“导师制”,通过课程主渠道培育师德。开展教师宣誓制度,增强师范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坚定教书育人职业信念,陶冶卓越教师情怀。开展文化养德系列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师范院校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师德表率。

四、不断提升师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新时代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师范教育专业联盟,优化师范生课程培养方案,突出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培养课程。省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师范生培养院校课程方案进行指导,以课程方案高品质带动师范教育的高质量。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问题研讨、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要围绕未来教师急需的信息技术强化实践学习和训练,普遍提高师范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通过“人人达标”进一步强化师范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各校要建设教师职业技能体验基地、实训中心,构建包括师德、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利用江苏省师范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师范生基本功考核、教育实践环节等进行质量监测。

五、推进“三位一体”强化协同育人

下大力气建立高校、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教师发展机构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高校要主动融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指导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四有”好教师团队等建设;与中小学幼儿园互设基地、互派教师、互动发展,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建立教育硕士培养站,开展驻校式培养;确保师范生实践半年时间用足用好,并建立台帐,以备督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加强与培养院校的合作,为师范教育提供专业规模、培养模式、学生实习等方面支撑和服务;要逐年具体制定好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和优秀学生的乡村支教工作。各校要有专人负责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增加和强化各级教师发展机构推动“三位一体”工作协调职能,发挥在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之间桥梁作用,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具体安排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支教等各项工作。各地、各师范院校要通过共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等,建设一支长期稳定、深度参与教师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

六、面向全体学生率先普及师范知识教育

全社会尊师重教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省教育厅已在高校普及师范知识教育作为一流本科建设中通识教育方案的重要内容,高校普及师范知识教育,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理解教师、了解教育的毕业生,有利于培植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土壤,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立德树人、扎实育人。各师范院校要率先通过增加课程选修和模块式学习、开展师范教育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率先普及师范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尊师重教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水平。

七、加强对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支持

优先支持国家和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高校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和师范教育教师出国进修;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增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时,遴选高水平大学建设“四大专项”时,向师范院校和师范生培养规模大的院校倾斜。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师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将卓越教师培养实施特别是培养指导师范生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小学工作考核评价和特色评选、中小学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的重要依据。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适当扩大规模,探索免费培养、到岗退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吸引优秀学生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

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执行办公室要继续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国家和省已立项的培养院校应根据具体实施方案加紧落实,统筹建设资金,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条件。其他培养院校也要按照本通知精神,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顺利实施。各校要积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对照标准加强建设,不断改善师范教育条件,努力开创新时代江苏教师教育的新境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