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学习交流会在西安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7-20浏览次数:0

   

    2019年7月12日,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学习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育科学版)》编辑部与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来自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昆明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三槐堂幼儿园、沈阳师范大学、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作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代表主办方致辞。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会长吕明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授王瑜分别主持交流会。《学前教育研究》杂志执行主编赵南就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趋势做交流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副社长胡岩做会议总结。会前一天,与会代表专门赴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实地考察了养育未来项目。

精彩观点回顾

No.1  蔡建华

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

中国政府重视儿童早期发展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连续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未来的相关政策应更加关注婴幼儿的发展和照护问题,应充分考虑到需求的多样性。 

No.2  史耀疆、岳爱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在营养、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等方面面临着挑战。REAP研究团队对可能解决方案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补充干预、一周一次入户随机干预实验、建立村级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宁陕整县模式试点四个阶段。未来,希望能在更多地区推广“宁陕模式”。

No.3  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近期,国家和上海市从鼓励引导发展和全面优化管理方面对幼儿托育服务工作进行了政策完善。当前托育机构的管理和运营都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在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普及化方面多做努力。 

 

 

No.4  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当前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师资队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供给不足等问题。儿童早期发展保教师,是从事儿童早期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与综合素养、儿童早期发展的专门知识、儿童早期的保健养育、儿童早期的教育教学、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健康安全与风险规避、与家庭良好沟通合作等方面。 

 

 

 

 

 

No.5  瞿佳杰

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

上海市托幼工作明确了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政策定位,着力积极构建普惠安全、托幼一体的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上海市托幼工作在管理方面遵循如下原则:准入上把握适切性、管理中把握精准性、政策上把握普惠性、队伍上把握专业性、监管上把握严格性、组织上把握协同性。 

No.6  朱晓斌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调研发现,浙江省主要存在四种婴幼儿照护模式,其中80%的婴幼儿是由祖辈参与日间照护;社会对托育的需求比较旺盛;亲子早教机构的数量远大于托育早教机构。浙江省婴幼儿早期照护工作存在民众的认识有误区、托育机构缺乏外部监管主体、从业人员资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幼有所育”,并不断探索婴幼儿早期照护的多元化模式。 

No.7  唐敏

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调研表明,云南省的家庭托育需求旺盛,在供给方面主要有早教机构、幼儿园、社区日托服务中心等模式。当前,云南0-3岁儿童托育工作存在托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差异大、政府管理缺位等问题。对于未来发展,建议将托育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工程、理顺托育服务管理体制、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托育机构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加快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发展、支持民办托育事业发展、启动托育服务试点政府工程。 

No.8  关宏岩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

养育小组的理论基础为个体行为改变理论和群体行为改变理论。养育小组干预模式有经济适用、主动学习与同伴支持、父母参与与亲子受益、综合干预、环境创设等五大优点,在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在国内也有相关实践探索。 

 

No.9  李远香

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

四环游戏小组坚持以参与者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模式,强调家长参与和乡土文化内容,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乐园、流动人口家庭社区育儿互助组织、妈妈老师的培养基地、社区非正规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志愿平台、发展中国家早期教育创新的本土探索。

 

No.10  王剑

三槐堂幼儿园空间设计、三槐堂保育园

0-3岁儿童保育工作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0-3岁儿童保育课程有生活化、全时化、游戏化的特点。三槐堂保育园强调儿童优先、户外优先、睡眠优先,强调运动尽兴、饮食尽兴、睡眠尽兴、阅读尽兴、游戏尽兴。 

 

 

No.11  但菲

沈阳师范大学

在沈阳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婴儿家庭对托育模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托育服务品质的需求总体强烈。托育工作的未来发展,需要确定责任主体,制定托育服务机构准入标准;需要吸收创新并重,提供多样化的托育服务模式;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托育品质;需要制定托育服务标准,加大监管力度;需要针对需求差异,突出服务特色;需要培养高水平教师。 

 

No.12  张英琴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当前,婴幼儿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生源的局限性,实现行业师资来源多元化;需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完善的培养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制定完善的培养体制。 

No.13  郑健成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婴幼儿早期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科建设与基础研究,需要加强早期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多层次引入多元化照护人员。早教教师的培养,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和质量,需要开展专业化的岗前和持续性培训。

 

No.14  韩映虹

天津师范大学

家庭早期教育是努力使每个婴幼儿都在自己现有条件和身心素质基础上获得应有发展的教育。家庭早期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家庭早期教育的教养理念是,坚持以情为先、以亲为主,坚持在家做早教、高质量陪伴,正确对待孩子的差异与潜能。 

No.15  王萍

东北师范大学

扩大0-3岁早期教育资源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扩大早期教育资源,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扩充早期教育资源;需要关注城乡差异,以社区为依托布局托育机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养方案建设,确保教养质量;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立评价与问责机制;需要立足家庭,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No.16  孙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早期营养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生命全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儿童营养有营养素需求量大、体内储存量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等特点。国家已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了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并且覆盖人群由6-24月儿童扩展至6-60月儿童、孕妇和乳母。 

No.17  李姗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3岁以下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一个儿童友好的社会,需要一个完整的社会教育架构。重庆市以“儿童之家”为中心,在试点地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社会教育体系。未来的社会教育体系,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需要建立各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及整合机制、需要更多儿童友好的公共政策和设施、需要考虑西南地区以及民族发展的特殊性。

No.18  李燕

上海师范大学

为有婴幼儿的家庭提供早期支持有重要意义。对早期家庭的支持主要包括教养知识的支持、婚姻关系的支持、帮助父母获得父母角色、帮助父母理解亲子互动的重要性、帮助父母理解教养行为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教养能力的支持等方面。

 

 

 

 

 

关闭